德勤-冰山之下:技术如何加剧金融服务的系统性风险| 观点与方案

佚名 来自: 德勤 2022-02-22

德勤-冰山之下:技术如何加剧金融服务的系统性风险

德勤中国风险咨询团队将报告引入并进行翻译。旨在帮助金融机构:

识别将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服务所引致的潜在短期和长期风险

解构已识别风险并探讨此等技术日益普及的潜在场景及相关影响

探讨切实可行的风险缓释策略以及创新和技术如何助力降低风险

近年来,金融服务业在加速采用创新技术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显性或隐性的系统性风险也越来越牵动大众神经。技术既可加剧金融机构系统性金融风险,亦可降低这一风险。为解释这一显而易见的悖论,世界经济论坛(WEF)携手德勤对全球超过150名来自知名机构的金融服务和技术专家就技术、创新和系统性风险进行调研,探寻在推动金融服务创新的同时亦引发系统性风险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2021年末,WEF与德勤联合发布调研报告上册《冰山之下:技术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和持续的创新需求》(英文版),聚焦金融服务人工智能和新兴技术未来发展的研究。

2022年1月,德勤发布报告核心要点概述《冰山之下:技术如何加剧金融服务的系统性风险》,并由德勤中国风险咨询团队将报告引入并进行翻译。旨在帮助金融机构:

  • 识别将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服务所引致的潜在短期和长期风险

  • 解构已识别风险并探讨此等技术日益普及的潜在场景及相关影响

  • 探讨切实可行的风险缓释策略以及创新和技术如何助力降低风险

主要成果

报告总结了技术在引发、加剧和降低金融服务系统性风险方面的六大主要研究成果。

  • 01 监管缺失和监管不力的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过高。

  • 例如,科技巨头在未受到全面监管的情况下便可迅速转变为大型金融“守门人”。去中心化金融服务模式亦可脱离监管框架无缝运作,对金融稳定、消费者保护和市场完整性构成风险。

  • 02 尽管目前衡量一家实体是否具有系统重要性主要取决于其账面规模,但网络规模对于实体系统重要性的影响,似乎变得越来越突出。

  • 账面规模和网络规模均为实体倒闭破产进而引发金融系统不稳定的影响因素。现阶段尽管对账面规模有较为严苛的资本要求和监管审查,但其未对非金融机构参与者予以足够的关注。

  • 03 生态系统互联不再具有双向性。

  • 技术已使实体间建立关系的方式发生变化。随着服务提供商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多,行业参与者将需要全面了解其在生态系统中面临的潜在风险。

  • 04 鉴于随机事件日益加剧,行业参与者需加大风险防范和监测力度。

  • 日益频发的外部冲击(如网络攻击、气候变化)使传统金融模式面临考验。若不采取更加有效可靠的数据获取技术,多重外部冲击的叠加影响可严重危及行业参与者、国家乃至全球金融系统。

  • 05 全球范围内的行业参与者亟需建立多边联盟以打击金融犯罪和网络犯罪。

  • 各国政府试图寻求通过跨境共享个人身份信息以预防犯罪,但受困于缺乏网络和法律管辖的一致性。全球范围内的行业参与者可通过合作解决共同问题,克服各国处理方法的不一致。

  • 06 为降低系统性风险,须着手采用统一分类法及一致性框架等基础技术。

  • 行业参与者各自为政以及“信息孤岛”导致系统性风险防范困难重重,那些忽视风险的高管在整合、完善和运用风险缓解方法时将面临更多挑战。在利用技术成功降低系统性风险之前,这些核心问题亟需得到解决。

系统性风险的来源

1645498286314906.jpg

金融服务业面临的系统性风险

结构与组成

一些风险源自金融服务生态系统的现状。例如,过多金融机构依赖于少数几个外包技术供应商,以及监管机构难以紧跟创新步伐,从而导致监管要求五花八门,在传统金融机构与新生力量、全新业务模式和新兴技术之间的监管边界摇摆不定。

技术运用

在金融服务中采用新兴技术亦会引发风险。算法和模型缺陷可导致决策有失公允或是来自数据输入、技术本身或技术操作人员的冗余的循环反馈。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回传的结果可能令人费解或缺乏相应的语境。

经济与财政

金融和宏观经济状况或将全球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置于险境。鉴于信用风险管理的制约因素和传统金融机构通常所持有的资金日渐被取代,数字化交易和资产分类亦有可能导致市场波动与抛售。

网络与数据安全

利用数据以及开发或维护信息技术亦会引发风险。例如,恶意行为者可利用失效数字授权或认证控制,还可利用数据迁移和客户互联互通的相关漏洞。

社会与气候

人际互动和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亦可引发风险。例如,虚假信息日益猖獗或导致客户、行业参与者和市场决策失误。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抬头或引发一系列网络安全事件和金融犯罪并催生出知识产权保护主义。

技术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1645498286108706.jpg

金融服务风险应对

当前,系统性事件日益频发,这意味着行业参与者亟需在看似无关的风险加剧并蔓延至整个生态系统之前积极应对。可参考从过往风险应对措施中吸取的如下经验:

如不能平等获取信息,系统性风险将难以衡量和预防

数据及分析能力提供了新的风险监测和预测方法。监管部门实时掌握风险动态亦可及时启动恢复计划并采取补救措施,以减轻潜在危机产生的影响。

行业参与者应慎重对待新关系的建立

领导者通过共享服务或供应商部署新技术时,须慎重权衡外部关系。新兴技术有助于监控错综复杂的供应商网络,降低相应风险,但同时也增加了对生态系统的依赖性,或将导致新的运营风险。

搭建正式框架,建立多边联盟

尽管全球决策机构的支持有利于行业参与者达成协议,但由于缺乏共担责任的正式法律框架,联合应对系统性风险变得越发困难。私营企业需积极联动公共部门,创建目标驱动的全新框架(如联合反洗钱、负责任的人工智能),为集体解决方案(如共享个人身份信息)奠定基础。

根据行业情况,重新调整监管布局

部分服务于金融服务业的重要参与者并未纳入金融服务监管范围。监管机构需密切关注新兴活动,以确保风险分类保持一致,监管范围准确无误。根据实体和活动的具体情况,重新调整和匹配监管资源与监管手段或将有效扩大监管范围,加强新兴商业模式监管。

系统性风险来源视场景而定。

风险来源因场景而异,目前尚不存在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万灵药”方法。例如,在了解和解决数字或金融排斥以及数字或金融素养等社会问题时,既要相互联系,又要独立区别。各国对此类问题的命名和理解应形成统一标准,但其解决方法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结语

系统性风险不可预测且难以理解,而目前降低此类风险的方法往往依赖于过去的经验教训。但还有另一种解决方法,即审视系统性风险主题并按其风险来源进行分类。此外,还应鼓励建立新的风险议程,帮助公共和私营领域的参与者了解全球范围内由技术应用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因此,金融服务提供者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采取共同行动

传统行业边界模糊,各国监管差异明显,这些都导致仅凭实体层面的单一行动难以解决复杂问题。监管部门和行业参与者将需要就风险达成共识,即风险预测并非总是基于过往事件,还需针对传统意义上“不太可能”的风险事件制定共同应对计划。各方需根据上述多边实践,共同制定降低风险的集体投资决策。

联合协作,重新定义系统重要性

监管机构还需跨职能合作,扩大现有监管布局,将与金融服务业相关的重要非金融机构纳入监管范围。可为系统重要性参与者创建一个无行业属性的专门部门,以管理集中度风险。如成立一个专门监管机构,负责监督数据驱动的业务线。

提升内部能力

私营企业和公共部门都可从外部渠道获取新的风险数据,从而利用隐私增强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数据密集型功能,将其用于明确界定的优先级风险。通过获取新的数据和数字化能力,行业参与者能够加强风险缓释流程,并将风险中心从传统上成本高昂的业务必需品转变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来源。

招募合适人才

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可在助力实现企业目标方面发挥更大的战略性作用。这需要领导人充分权衡风险与技术,高瞻远瞩,化愿景为现实。


ChatGPT 颠覆了整个咨询行业!不会用的公司和咨询师必然淘汰!
马上体验学习ChatGPT及其它大模型:点击体验(需输入会员密码)

注册会员无需翻墙即可使用 ChatGPT特惠:

  • (1)包月使用299   包年使用2999  | 微信:18121118831联系;
  • (2)送一个月以上的咨询报告库VIP会员,可以浏览下载上万篇咨询和行业报告

 

咨询公司专栏

...
ChatGPT+咨询数据库

每月299,每年2999!
公司立即拥有ChatGPT+数万报告的咨询数据库

马上体验

预约咨询 | 免费咨询

联系我们

电话

181-2111-8831

邮件

tzl@chnmc.com

其它

随访:电话预约

关注我们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chnmc-com,微信扫码关注
管理咨询APP

点击安装管理咨询APP,可以了解最新管理咨询 >微信长按图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下载安装!

相关服务

我们的客户